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丨甘肃省水务投资公司:优化主业结构 增强发展效能 全力当好甘肃水利“主力军”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26 浏览次数:
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水投”)是甘肃省国资委控股的全资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职责、重大水利项目开发建设投融资服务和城乡水务经营职能。近年来,甘肃水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系统治水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优化水利水务主业结构,以推动水利市场化增强发展效能,为全省“富民兴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当好“主力军”。
一、经验做法 (一)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党建统领,全面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突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全面建立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甘肃水投和各子企业全部实现了“党建入章程”,确立并落实各级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制定公司党委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修订完善公司党委及子公司党组织议事规则,明晰了党委会决策和前置研究事项边界,切实规范程序和运行规则,确保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坚持体系治理,持续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据甘肃水务项目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研究制定重大决定侧事项清单,全面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加强公司系统董事会建设,制定子企业加强董事会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进30户子企业全部事项董事会应建尽建,“一企一策”分类健全董事会配套制度和议事清单;建立外部董事管理考评制度和人才库,以外部董事占多数为原则,采取公司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转岗和交叉委任的方式,选聘30名专兼职董事,严格规范执行董事会、经理层议题审批和会议决策流程,通过外部董事履职行权充分体现作为股东或出资人的责任和意愿。 坚持依法合规,规范落实董事会经理层职权。为进一步提升重要子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甘肃水投在重要子公司董事会制度建设及规范运转的前提下,制定了落实子公司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从中长期发展投资决策权、经理层选聘考核分配权、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等6项职权方面予以落实,完成6项职权涉及9项配套制度建设。依据董事会年度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清单,充分保障经理层依法合规行使经营权,健全了经理层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机制。 (二)突出项目引领,全力构建水利水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强化水利项目实施,做好项目“硬支撑”。甘肃水投深度融入“四强”行动和“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制定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四抓一打通”工作细则,致力于打造“融、投、建、管、运、服”全产业链,积极推动水利项目投资建设和水务全过程运营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格局,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实现通水运营,改革完成引洮一期工程移交,实现引洮一、二期工程统一运行管理,围绕打造“效益引洮、生态引洮、数字引洮、制度引洮、文化引洮、标杆引洮”,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5市14县受水区分别降低能耗60%和管理成本40%以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20%以上,“水管子”全线贯通、“水盆子”全面蓄水、“水网络”基本形成。 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做好经营“水文章”。甘肃水投注重“规范提高与拓展市场并重”的原则,聚焦公益性特点,以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为改革目标,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在市场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重组,与地方政府开展涉水产业一体化股权合作,创新 “投资建设+整合重组+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水务经营模式,稳妥推进供排水价格改革,布局形成了天水、平凉、武威陇中陇东河西“三带”水务供水市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供水保障。 创新融资模式,做好资金“加油机”。按照“水利资产资源化、水利资源产品化”的思路,盘活存量资产和资源,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政府专项债多远化、多渠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和金融贷款,持续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加强银企合作,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基金等政策“红利”,与多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积极联系沟通,拟发行私募债券融资和利用引洮供水一期资产开展公募REITs融资,发行公募REITs融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聚焦“三定一竟”,着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建立完善相应配套制度43项,全公司系统员工劳动合同和岗位合同实现全覆盖。坚持党管人才,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联系人才工作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内培外引”积极引进紧缺型专业化人才,先后引进紧缺急需高素质人才47名,累计调整提拔干部72人次。 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任期制契约化实施方案,规范制定契约管理操作要点和范本,一体推进44户全级次企业132名经理层全部落实差异化指标、刚性考核兑现的契约化管理,让各级经理层成员明确分工职责和考核指标,让有为者才有位,充分调动经理层谋经营、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 全力推动“三定一竟”三项制度改革。以定岗、定责、定薪、公开竞聘“三定一竟”为主抓手的三项制度改革贯穿各级次子公司,按照竞争和公益业务特点,依据供排水水价成本监审定员定薪规定,“一企一案”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明确绩效工资比例占比50%以上,通过全员“起立”进行岗位公开竞聘,打通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最后一公里”。 二、改革成效 (一)企业经营实力不断壮大。甘肃水投自成立以来,聚焦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和水务经营“双轮驱动”,共承担水利项目66个,总投资规模达228.34亿元,截至2022年11月底,资产总额达到310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了252.8亿元,投资建设的增量资产达到240亿元以上,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64.2%和126.4%。创新性探索融资新模式,用好用活政府专项债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多渠道融资,三年内累计争取和融资59.09亿元,2022年10月底争取及融资到位19.24亿元,同比增长59.4%,特别是申请到位水利基础设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基金7.2亿元,有效保障了重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 (二)构建了股权多元化合作模式。甘肃水投创新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合作模式,探索出股权合作、委托经营、PPP项目合作等多元化合作路径,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近60亿元,先后新设全资或股权多元化供水、污水处理企业26户,已建成水源、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水生态治理等项目37个,运行管理净水厂23座,年供水规模超过2.1亿立方米;改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年处理污水1.4亿立方米以上,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和供排水有力保障。 (三)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甘肃水投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注重实效、分层推进,有效激活了公司发展动力活力。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公司系统企业实施竞争上岗28户占比63.64%,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72.32%,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比例3.92%、员工市场化退出率0.16%,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收入差距最高达到2.94倍,“六能”机制基本形成,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